盘点清明:亲情重民俗浓 休闲热
信息来源:北京晚报广告部
清明,是春节以后的第一个假日。和即将接踵而来的其他大小长假不一样,这三天的主题,“家”与“亲情”占据绝对主流。留守小家庭,安静祥和其乐融融;奔波上路,回到大家族感受同宗温情……
大风大雨挡不住
扫墓踏青亲情浓
江苏境内三天普遍降雨,使得今年清明的出游人数明显下降。省旅游局发布的“全省重点景区的游览舒适度指数”显示,3天小长假里,全省30家重点景区中,除苏州拙政园和淮安周恩来故居等个别景点的个别时段是“较拥挤”或“拥挤”外,绝大多数重点景区的游览舒适度指数均为“舒适”和“较舒适”。“不过人还是不少,大风大雨没有挡住扫墓踏青客的热情。”省旅游局信息中心主任周晓平说。
苏州市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,小长假三天,全市4A及以上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75.68万人次,同比下降18.64%,景区直接收入3264.83万元,同比下降11.07%。但作为上海人的后花园,苏州火车站清明当日发送旅客16万人次,比春运还高。苏州殡葬管理所的统计显示,小长假期间,苏州各大经营性公墓共接待扫墓人员358.47万人,扫墓车辆57.54万辆。苏州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工作人员赵磊介绍,清明当日祭扫人数达155.17万人,车辆达24.72万辆,创近年来新高。
“让清明祭扫安全有序、移风易俗、低碳文明”成为各地公墓不约而同的主题。“陵园推出了草坪葬、树葬、塔位葬等多种形式的低碳、绿色殡葬形式,目前已经被90%以上的群众接受” ,南通东华塔陵园管理处主任姚国泉介绍。但要完全实现文明祭奠,还任重道远。东华塔陵园规定一户只允许带一扎纸钱,然而祭扫人员携带大捆纸钱的依旧特别多,甚至有人用三轮车拉来二十多扎。陵园推出的视频祭扫,可以帮助远在世界各地的扫墓者通过视频祭扫先人,却叫好不叫座,今年一个申请者都没有。不过姚国泉相信,“文明祭扫的推广需要一个过程。”
“天气情况加清明主题,使得小长假旅游以扫墓之余的踏青、散客游为主要特色”,周晓平介绍。比如苏州旺山,位于墓园区的出入口,农家乐一派火热。溱潼会船游客明显少于往年,“清明那天中午1.2万人,只是一个中等客流量”。茅山和花果山成为周边游客合家齐聚的热点。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、故居,桃花、海棠、樱花次第盛开。清明前三天,这里是本地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课堂;假期三天则成为外地家庭欢聚游玩的圣地,游客超过7万5千人次。许多家庭携老扶幼,专程从上海、南京等地而来,踏青赏花、追忆伟人,桃花海棠花下尽是赏花客。